各位代表,2018年乌溪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和社会各界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镇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不懈支持的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老领导、老同志,向外来投资者、企业家和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乌溪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工作、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乌溪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快的基本镇情仍未彻底改变,产业龙头带动力不够强,支柱产业优势不突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绿色发展任重道远。政府自身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作风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年,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综合分析今年形势,机遇和挑战并存。从机遇看,中央围绕“稳就业、稳投资、稳金融、稳外资、稳外贸、稳预期”,在简政减税降费、基础设施建设、激发消费潜力等方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特别是党中央、省、市、县委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释放了强烈的政治信号、政策信号和工作信号,国家和省市县已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且政策叠加明显,必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从挑战看,传统产业后劲不足、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生态环保压力加大、资源要素约束趋紧等深层次矛盾更加凸显。我们既要以清醒的头脑面对挑战,更要以坚定的信心抢抓机遇,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奋力开创新时代乌溪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1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市、县委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全力抓好“六稳”工作,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打造乌溪样板,奋力谱写新时代乌溪发展新篇章,为建设经济繁荣、生态优美、社会文明、人民幸福新当涂贡献乌溪力量!
2019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全年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财政收入增长9%。大力开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服务企业工作,努力完成县下达任务。
围绕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致力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加大创新创造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壮大产业规模,打造产业集群,推动镇域经济实现更有效率、更高质量、更快速度发展。一是农业要持续做优做特。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发展壮大现代农业,不断扩大蟹苗养殖和水产生态养殖基地规模,大力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打造农产品品牌,加快农业“物联网+”项目建设及一、二、三产的融合,为农民增收,为农业增效。依托蟹苗产业优势,全力推进蟹苗产业园标准化建设,完成“乌溪蟹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申报工作,继续办好乌溪“蟹苗节”。二是工业要持续做精做强。围绕服装、仪表两大主导产业,绘制产业和招商地图,编制招商方案,按图索骥,积极寻求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发展,鼓励支持服装、仪表企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服装生产加工小作坊的清理和整顿工作,不断规范服装生产加工行业秩序。三是三产经济要做活做优。重点整合乌溪老街、乌溪大港、乌溪龙舟、乌溪蟹苗等品牌资源优势,做活“水”文章,培育一批“农家乐”、“蟹家乐”,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抢抓“互联网+”战略机遇,大力发展电子商贸物流、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扎实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和农村电商服务站建设。
(二)致力服务保障,提升发展环境。一是深入开展“招商引资重大突破年”活动。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狠抓项目引进落地,坚持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资源,广泛联系乌溪在外的名人、能人,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精准推介对接,切实谋划好项目、引进好项目、建设好项目、推动新发展。二是继续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召开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深入开展民营企业大走访活动,落实“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协调企业融资、用工等难题;支持企业转型升级,主动帮助企业申报项目,争取专项扶持资金,改进企业营销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增强发展后劲。
(三)致力协调发展,提升城乡环境颜值。一是加快城乡建设步伐。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推进集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等多规合一,不断完善城镇用地布局、功能分区等核心内容,全力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四合一”项目建设,进一步规范集镇秩序,完善基础配套设施,适时启动创新北路桥建设,进一步拉开集镇框架,加快污水和供水末端管网建设;协调推进商贸城建设;规划建设为民服务大厅和公共停车场等公共配套设施;启动水阳江大堤乌溪集镇段的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不断提升集镇功能和品位。继续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完成土地整治100亩,投入1000万元实施港东5个村的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同时做好南广、胜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二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按照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原则,重点打造七房村、一心村两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努力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打造“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秩序、有活力”的新乡村。高标准规划和建设王潭村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加快推进永保村市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依托镇、村两级中心所(站)和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开展文明志愿服务活动。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健全农村治理体系。按照“抓一接二连三”的思路,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就业渠道,方便农民就业创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面开展“村庄大整治,面貌大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 、文化”工程;深入实施农村“三大革命”,扎实开展治脏、治乱、治水和绿化提升、环卫保洁提升、乡风文明提升“三治三提升”,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新农村。重点实施中岗路、金一路、育才路整治提升工程,组织开展“最美庭院”、“最美村庄”评比活动。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继续推进农村改厕,确保完成2200座的改厕任务。全力做好围乌路、乌黄路环境综合整治和道路沿线改造提升,重点做好拆、整、改、建工作。围绕“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当涂)经济带”实施方案,着力引导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推进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