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强化精神文明促进作用。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积极落实“六净一规范”,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以“一约四会”建设为抓手,规定婚丧事宜宴请范围、宴席规模、礼金标准,杜绝贫困户参与高消费,建立推广“红黑榜”管理制度,全镇评比纳入“红榜”259人,纳入“黑榜”24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参与黄赌毒、封建迷信等活动。积极开展“我脱贫,我光荣”签名活动,形成“率先脱贫光荣,勤劳致富光彩”的社会风尚,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结合创建第四届市级文明乡镇和卫生城镇,大力宣传文明乡风,设立170余块用于宣传核心价值观、十九大精神、孝义文化的公益性广告牌。全年累计开展45次文明新风评比活动,发放振风超市积分券12.95万分。
2018年,我们始终突出统筹发展,镇村面貌展现新形象
(一)农村面貌实现大变样。全镇已有10个行政村完成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其中新增沙堰美丽乡村点,提升金山美丽乡村点建设,财政专项奖补资金共计300万元,三清四拆、路面清理、环境治理等工作已基本整治到位。新增美丽乡村及中心村庄环卫保洁人员14人。设置公益性岗位,安置村级道路养护员、河道管护员、绿化管护员50余人,确保全镇组道垃圾日产日清。拆除无功能性住房463户1589间。投入38万元,持续深入推进长岭关村省界治理工作。
(二)环境保护步入快车道。严格执行“河长制”、“林长制”,切实开展以水污染防治及水环境治理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行动、以水域岸线管理保护为主要内容的非法采砂集中打击行动,关停1家“散乱污”企业。以林业生态健康为抓手,投入61万元处理松材线虫病,砍除1633颗染病松树。先后治安拘留2人,行政处罚17人。投入近20万元,抽调4名干部配合县四治办加强砂石管理,全年查处58起非法开采砂石案件。
(三)集镇建设打造新品牌。投入近300万元,对镇区主街道、旅游快速通道进行综合改造提升,背街小巷道路、下水道进行集中整治,破除损坏路面,硬化露土路面,增添节点绿化和景观。整合项目资金700万元建成两座液压坝,投入380万元对集镇自来水水源地进行保护修复。加强集镇文化建设,在集镇主干道新建17块公益性广告宣传牌,投入170余万元新建法制广场和桂花广场,投入90万元成立志愿服务中心和乡贤馆,其中志愿服务队伍7支、志愿者178名,累计开展百余次志愿服务活动,为打造宜居生态集镇打下坚实基础。
(四)四好公路提质保畅通。截止2018年底全镇公路总里程达286.8公里,其中县道10.8公里,乡道7.1公里,村道214.9公里,公路密度达194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公路畅通工程及扩面延伸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推行路长管理责任制及乡村专管员制度(公益性岗位护路员47人),加强重大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理,加大对破坏损害公路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公路路产不受侵害。投入600余万元,建成交通综合服务站,在全县率先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全覆盖,让广大群众更有获得感。
(五)土地改革探索新路径。严格耕地保护、确保耕地占补总量动态平衡。群测群防,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探索完成3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新增耕地复垦工作完成2946.57亩,其中园地变更727.68亩。腾退一户一宅宅基地112户,腾退面积1.87万平方米,土地资源切实得到有效利用。
2018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
(一)民生工程更加完善。全镇24项补贴(补偿)类民生工程均通过财政惠农补贴“一卡通”平台及时打卡发放到户,累计发放770万元、受益5066户。巩固提升“四好农村路”建设、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工程(校舍维修)、美丽乡村建设、菜篮子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二)社会保障全面覆盖。积极开展创业担保贷款清收工作,加大就业扶贫驿站建设力度,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征缴。21193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10070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投保金额271.87万元,领取待遇3455人、470.8万元。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探索研究,逐步创新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新机制,全年查处3起两非案件,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文化事业日益兴荣。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打造好各村农民文化乐园,改善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条件,更好地推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农民文化乐园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全镇有演出队伍11支,能完整实现自编、自导、自演,全年共计演出25场,促进全镇文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以综治信访维稳平台、人民调解中心、社会网格化管理和维稳应急机制建设为抓手,创新维稳和信访工作机制。建设治安联防、警务室及视频探头,投入20余万元建成蓝天卫士监控系统。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稳定前进。市场监管扎实推进,全年无一例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坚持开展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活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和相关执法单位开展法律法规培训班4期,专题培训2期,组织参加市、县培训12人次。坚持抓好执法队伍建设,认真执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目前全镇拥有执法资格人员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