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构建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鼓励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水平,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充分利用范蠡废旧窑厂,培育打造休闲娱乐型的范蠡山庄田园综合体项目。二是实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计划。推动农业经营体系的体制机制创新,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争取2021新增流转土地3000亩以上。通过农业生产托管、“一块田”、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依托金沙河面业,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对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强的高端农产品加工项目,形成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2.做强特色镇域经济。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兴旺,各具特色的乡镇产业不仅是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吸纳乡村非农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做大做强特色乡镇经济,培育发展一批特色产业,以强大镇域经济主导乡村振兴。一是培育发展特色制造小镇。围绕西阳现有的轻工纺织和泰山石膏厂构建产业链,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在区域、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制造基地。二是培育发展新兴服务小镇。利用阳港工业园区和范蠡安置小区的人口聚集效应,成立阳港物业管理公司,重点培育发展新兴服务小镇等。三是培育发展特色美食小镇。利用西阳集镇的美食文化、交通区位优势和商贸基础,对重点街区重新打造,打造西阳特色小吃一条街,建设集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新型文旅商业消费聚集区。
3.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西阳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初步改善,2021年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是提质扩面。一是实施全域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坚持典型引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村庄区位、人口、产业、生态、历史、文化等不同条件,重点建设一批较高标准和较强带动作用的示范点,力争各个村庄形成独特魅力,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和地域文化保护,严禁千篇一律,千村一面,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一村一品’,探索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多种途径和模式。重点是打造高效农业型、旅游精品型、民俗体验型等美丽村庄4个。二是实施村庄清洁引领工程。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构建绿色生态网络,加快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深入开展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工业固体废物等垃圾治理,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指导、市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优化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布局,优先整治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周边村庄的生活污水,推动集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加强村庄公共厕所建设,在集镇、中心村建设一批公共厕所。
4.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创建“全县四好农村路”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全镇交通基础设施网格,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一是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优化完善我镇各等级路网结构体系,强化西阳镇域内各村、重要设施间交通联系,结合一事一议项目,实现所有村庄庄内道路全面硬化。加快西阳镇涡河大桥等项目推进工作,让西阳人民的“大桥梦”早日梦想成真。加紧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和扶贫道路等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补齐一批“末梢路”,建设一批“产业路”。加快泰山石膏厂、金沙河码头建设,开展渡口设施提升工程,完善客运码头和货运码头建设。二是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巩固“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创建成果,在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城乡道路客运网络,实现镇村公交线路之间的无缝换乘。
5.构建现代化水利体系。科学有序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完善防洪减灾、农田水利、供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一是完善防洪基础设施体系。推进“沟路林田村”五位一体水系连通建设,大力实施水系连通工程、道路边沟整治工程、农田水利灌排工程和农村水环境治理工程。加强西子河、银沟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提高中小河流重点河段的防洪能力。加强中小河流、重点排涝区域建设。二是构建农业灌溉节水体系。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达标提质等工程和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推进末级沟渠及田间工程改进,积极开展塘坝和机井等抗早水源建设,加强对大、中、小型涵闸的检查维修。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对全镇种植大户灌溉方式进行节水改造。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建成一批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
(五)全面增进民生福祉,稳固西阳高质量发展社会基石。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建设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幸福人生和构建安全有序的现代社会,强化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1.全面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按照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要求,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均等化、可持续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巩固全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在范蠡安置小区建设高标准幼儿园、小学、中学一贯制寄宿制学校,持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为乡村建设人才支撑提供保障。开展绿色校园建设试点,建设绿色、美丽校园。二是打造“健康西阳”。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健康涡阳”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做好贫困人口、老年人口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签约服务。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短板,加强体质机制创新,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全面提升疾病预防和卫生应急能力。二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完善提升西施公园、范蠡广场、西子河广场健身设备、加快建设西阳文化综合活动室内场馆、在全镇建设全覆盖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打造群众身边的“15分钟健身圈”。对西阳镇卫生院进行改造,建设医疗健康综合服务中心,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是完善多元化养老体系。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扶持发展养老产业。积极稳妥推进敬老院改革工作,实行集中供养制度,促进医养结合。四是增强基本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儿童、残疾人基本福利制度,关注“一老一小”,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完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太平公墓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扩大殡改成果,改变传统丧葬习俗,节约利用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