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产业大楼、新港中心小学新校区全面开工,正在加速推进,临港新城功能配套设施更加完善。东港豪庭三期、君悦府、晨光新港府等地产项目热销全城,新城商业氛围日益浓厚,人气日益聚集。
(三)坚持综合整治,镇容村貌发生新变化。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油菜、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已形成规模化种植。高标准打造21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点,江矶村刘家湾新农村点被列为市、区样板点,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新建济益公堤、东升堤防汛哨棚10个,修复水毁工程3处,整治门塘7口,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举全镇之力开展交通干线沿线城乡面貌整治行动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净化行动,按照“拆、改、清、洁、绿、新”工作要求,完成“平改坡”房屋1757栋17.38万平方米,外墙出新54.2万平方米,拆除“三线”有碍观瞻建筑物168处,清理房前屋后垃圾850吨,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精心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全面实施长江大堤沿线可视村庄整治提升工程,建成洲头渡口、煤储中心、官洲古渡等景观8处,长江沿岸绿树成荫、美不胜收。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清查,持续开展垃圾秸杆、烟花爆竹禁燃禁放,严格落实林长制、河(湖)长制,净空净水净土保卫战初战告捷。
(四)坚持统筹兼顾,民生事业谱写新篇章。脱贫攻坚加力推进。聚焦产业就业带动,注重激发困难群众内生动力,脱贫攻坚重点从帮助减支向引导增收转变,扶贫措施更加精准,脱贫质量更加牢靠。新增保洁员、护路员等公益性岗位81个,协调42名贫困人员到园区企业就业,确保有劳动能力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采取“一领办三参与”等模式,组建产业基地11个,成立专业合作社11家。杨家场、乌石山村瓜篓特色种植基地在全区试点,效益初显。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杨家场村、竹林村、芳兰村等3个空壳村成功摘帽,实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过5万元。安置房建设进展迅速。临港新城B区四期、张家湾三期、荷塘六期4.64万平方米安置房如期建成交付使用。临港新城C区四期、张家湾三期二标安置房建设快速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面开展城乡低保听证评议,低保审批更加规范,全年发放各类补助金、低保金、救助金等351万元。“三城同创”工作稳步推进,乱贴乱画、乱停乱放、乱扔乱倒、乱堆乱摆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住宅小区环境不断改善,居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村民活动场所改造步伐加快。洪垅埂村便民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官洲村便民服务中心主体顺利完工,杨家场村便民服务中心正在加紧建设,建成村级文化广场、群众舞台、图书室和多功能活动室34个。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村歌《新港的夜晚》在全国村歌十年庆典上荣获“最美主旋律”称号。顺利实施
(三)坚持综合整治,镇容村貌发生新变化。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油菜、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已形成规模化种植。高标准打造21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点,江矶村刘家湾新农村点被列为市、区样板点,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新建济益公堤、东升堤防汛哨棚10个,修复水毁工程3处,整治门塘7口,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举全镇之力开展交通干线沿线城乡面貌整治行动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净化行动,按照“拆、改、清、洁、绿、新”工作要求,完成“平改坡”房屋1757栋17.38万平方米,外墙出新54.2万平方米,拆除“三线”有碍观瞻建筑物168处,清理房前屋后垃圾850吨,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精心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全面实施长江大堤沿线可视村庄整治提升工程,建成洲头渡口、煤储中心、官洲古渡等景观8处,长江沿岸绿树成荫、美不胜收。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清查,持续开展垃圾秸杆、烟花爆竹禁燃禁放,严格落实林长制、河(湖)长制,净空净水净土保卫战初战告捷。
(四)坚持统筹兼顾,民生事业谱写新篇章。脱贫攻坚加力推进。聚焦产业就业带动,注重激发困难群众内生动力,脱贫攻坚重点从帮助减支向引导增收转变,扶贫措施更加精准,脱贫质量更加牢靠。新增保洁员、护路员等公益性岗位81个,协调42名贫困人员到园区企业就业,确保有劳动能力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采取“一领办三参与”等模式,组建产业基地11个,成立专业合作社11家。杨家场、乌石山村瓜篓特色种植基地在全区试点,效益初显。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杨家场村、竹林村、芳兰村等3个空壳村成功摘帽,实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过5万元。安置房建设进展迅速。临港新城B区四期、张家湾三期、荷塘六期4.64万平方米安置房如期建成交付使用。临港新城C区四期、张家湾三期二标安置房建设快速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面开展城乡低保听证评议,低保审批更加规范,全年发放各类补助金、低保金、救助金等351万元。“三城同创”工作稳步推进,乱贴乱画、乱停乱放、乱扔乱倒、乱堆乱摆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住宅小区环境不断改善,居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村民活动场所改造步伐加快。洪垅埂村便民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官洲村便民服务中心主体顺利完工,杨家场村便民服务中心正在加紧建设,建成村级文化广场、群众舞台、图书室和多功能活动室34个。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村歌《新港的夜晚》在全国村歌十年庆典上荣获“最美主旋律”称号。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