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镇地处江淮大地、巢湖之滨、省会合肥西南,辖14个社区、12个行政村,面积7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近8万人,常住人口3.5万人,辖基层党组织110个,党员2137人。现有班子15人,平均年龄43.13岁,在编100人,其中公务员52人、事业人员48人;社区工作人员245人。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卫生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特色小镇”“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
一是聚焦产业发展,释放发展动力。
近年来,全镇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拼搏进取、争先创优,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聚焦打造“小而美”的泛食品产业园,新增园区平台近千亩,引进华莱士、莱牧乳业、五星果品、今沃食品等项目,泛食品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农业发展重点抓好优质粮油、绿色果蔬、健康水产三大产业,西湖稻鳖综合种养获评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国家级生态农场。坚持旅游立镇战略定位不动摇,筹划成立三河乡村旅游联盟,以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争当肥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主引擎。建立小南河流域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机制,小南河成功创建为省级幸福河湖。完成宿松路南延、水系贯通环境征迁任务,振兴大道全线贯通,内畅外联的“旅游大环线”雏形初现。四个村(社区)被认定为省级美丽宜居村庄,连续两年荣获“市乡村振兴战略考核先进乡镇”称号。
(2024年)一年来,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凝心聚力抓经济建设,夯实“强”的基础。
经济指标向稳向好。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2亿元,其中税收收入8448万元,非税收入2760万元;完成规上工业企业产值14.96亿元;完成工业投资2.57亿元,同比增长4.4%,完成技改投资1.1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11亿元;规上服务业营收1.49亿元,同比增长101%。完成限上零售业零售额7.49亿元;限上批发业销售额2462.8万元;限上住宿业营业额200.1万元;限上餐饮业营业额2292.3万元,同比增长17.3%。积极争取项目政策,多措并举谋划产业升级,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招商引资比拼速度。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开展招商工作,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全年开展招商引资洽谈26次,新签约五星果品、今沃食品等项目,泛食品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项目保障全面深化。深化为企服务,全年累计走访企业312次,主动靠前为企业解决用地、用工缺口等难题,将各项惠企政策多渠道宣传、精准化推送和一站式服务,确保政策红利直达企业。华莱士项目竣工投产,丽清环保、龙兴钢构等签约项目快速落地,充分释放发展动力。园区建设如火如荼。聚焦园区建设,推动泛食品产业园配套道路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主导排水厂站设施及雨污管网维保工作,实现镇区污水处理厂、农村片污水处理厂、镇区主要排涝泵站、污水调度站及全镇约100公里雨污管网全覆盖。
(二)精耕细作促乡村振兴,丰硕“富”的成果。
农业根基巩固提升。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成效明显,完成问题图斑整改50.05亩、耕地找回821.95亩。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9050亩,建成育秧中心1个,粮食种植面积达8.9万亩,其中稻渔综合种养0.45万亩。杰与祥公司获评安徽肥西中华鳖省级良种场,入选全国渔业科技大会现场观摩点。打造三河特色果蔬和优质粮油品牌,成立全县首家种植业协会,服务提升种植业生产效益。基础设施持续优化。全面落实44座3038千瓦泵站以及43座水闸管护任务,保障夏种夏管田间用水,平稳安全度过汛期。实施临岗灌区达标工程和三十二联圩排灌总站工程,夯实农业发展水利基础。全年对6条农村道路进行水泥硬化、铺设沥青路面等维修养护,保障群众安全通行。二轮延包稳步推进。全面启动土地二轮延包工作,成立镇级延包工作领导小组以及21个村级延包工作领导小组、矛盾调解小组和监督小组,348个组级延包工作组,制定镇级和村级试点工作方案,按时序完成前4个阶段,稳步推进网签工作。强村富民久久为功。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新识别监测对象14户44人,消除风险8户24人,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2024年村集体经济村均收入达211.12万元,较上一年增长45.6%,村均收益达75.85万元,达到全县中上游水平。
(三)乘势而上优城乡环境,擦亮“美”的底色。
文旅融合持续深化。坚持旅游立镇战略定位不动摇,成立三河乡村旅游联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争创一流品质,全面开展核心景区美化亮化净化提升,进行雨污管网整治“回头看”,表里双更新。入选5A级景区影响力百强、长三角美好旅游目的地,全年累计接待游客达417万人次,同比增长33.6%。提升改造木兰社区徽山月民宿,打造高标准、多功能游客休憩地,成功培育1家五星级农家乐。文旅创新融合发展案例入选首批100个“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以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和美乡村持续扩面。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完成农村改厕151座,完成2组公厕建设;完成临丰村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建设和17个较大自然村整治提升,有序推进茶棚社区团结中心村建设和15个较大自然村整治提升,和美乡村版图再次扩张。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构建禁渔禁捕禁烧网格化管理体系,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不间断巡查,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常态化开展巢湖蓝藻防控工作,持续做好河湖四乱问题排查整改,辖区内5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展现天蓝景美、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
(四)用心用情稳民生保障,立起“好”的口碑。
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全年共谋划、推进大建设项目21项,项目总投资约70亿元,完成五合安置点、滨锋安置点、河口安置点、水毁安置点建设。积极推进防洪排涝镇区安置点配套道路、丰乐苑三期安置点配套道路、引江济淮五合安置点配套道路等7条配套道路的前期规划手续。高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征迁安置,完成铜商高速12户拆迁项目,累计完成21批次安置分房,共安置2486户合计5000余套,倒排工期保障群众早迁新居。完成文明创建“吹哨”维修1175处,市政基础设施维修120处,新安装及更换路灯247盏,对明珠家园等44个小区进行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办好民生实事。落实低保、孤儿、残疾、特困等人员动态管理与临时救助工作,27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发放涉农补贴876.7万元,兜底基本民生保障底线。通过举办招聘会等形式解决174名人员就业问题;申报大龄就业困难人员补贴428人。2024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15520人、医保参保缴费42738人,应保尽保率逐年提升。高要求优化便民服务。推动便民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2024年共受理“合肥市政务服务运行及业务办理平台”“皖事通”各类在线办件量5275件,中心窗口受理各类事项2387件。受理群众办事咨询、来电咨询等1986件,现场办结率达99.75%,及时办结率100%;26个便民服务站各类事项办理共计9856件。持续推动做优社区治理服务,对21名红色小管家开展季度测评,差异化发放补助,提升工作质效,新建中街社区“栖蜂驿站”,为新就业群体建阵地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