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突出补短板、强弱项,城乡发展统筹共进。乡村振兴开局有力。全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全年累计改(新)建卫生厕所2.3万户,拆除空心房37.86万平方米,建成9个乡镇垃圾中转站。美丽乡村建设全面铺开,打造76个美丽自然村落,宝盖镇获评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力有效,茶市、栗江、鸡笼等乡镇的黑臭水体整治全部完成。城镇品质提档升级。云集、车江、向阳桥3个街道获批设立,县城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天成大市场、新塘路、中心花坛提质改造全面完工;沿江风光带二期加快建设,霞客公园建成开放;城市"双修"、棚户区改造深入实施,黎托、建新农贸市场综合整治初见成效;县城精细化管理效果明显,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城乡环卫一体化、污水处理一体化PPP项目开工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即将招标。车江、栗江、咸塘、洪山、宝盖等乡镇老街改造顺利实施,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交通出行安全便捷。县城新增4路车、3路夜班车。完成脱贫攻坚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462公里、通客班车线路窄路加宽92.448公里、道路安防工程299公里。蒸湘南路延伸线全线通车,鸡岐公路、云万公路万家山段完成扫尾。土谷塘大桥下水施工,泉溪大桥改造前期工作顺利推进。交通顽瘴痼疾专项整治扎实开展,群众出行更加安全。
(五)突出办实事、强保障,民生事业蓬勃发展。办好了一批民生实事。12件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办结。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建成投用。云市中学、云集中心小学、新塘埠小学改扩建圆满完成,三塘雁西小学投入使用,全县共消除大班额281个;县三中足球特色教育获教育部肯定;高考本科二批以上上线1949人,稳居全市前列;投资1.19亿元完成农村电网改造村组76个。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861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79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24人、劳动力技能培训1183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达101万,参保率为97.4%。城乡低保对象人均月救助水平分别达345.6元、226.3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月发放标准提高到60元/人。深入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医保基金健康运行。促进了社会事业发展。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深入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精彩纷呈;洛夫文学艺术馆建设进展顺利,衡阳保卫战题材电影《援军明日到达》落户梦东方筹拍。完成棚户区改造466户、农村危房改造1514户,县城惠民小区190套公租房分配到户。统计、气象、供销工作扎实推进,档案、县志、消防、保险、邮政、通信、物流不断加强,工青妇、老龄、儿童事业健康发展。守住了安全稳定底线。圆满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维稳,信访形势持续向好,成功创建省级信访"三无"县。严格食品药品及安全生产监管,全年各类重大事故"零发生",安全稳定态势整体向好,食品药品监管、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进入全省和全市先进行列。抗洪救灾全面胜利,实现了"不垮一坝、不溃一堤、不死一人"的目标。"一村一辅警""城市快警"建立健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禁毒工作卓有成效,禁毒基地、禁毒广场启动建设。
(六)突出转作风、强效能,政府服务持续优化。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政府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始终把法治建设作为主线。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提质扩面,政府合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全面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及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9件、政协委员提案137件。"小水电"改革议案办理顺利推进,东部五乡小水电即将全部移交。始终把效能建设作为重点。县政务中心搬迁运行良好,"一件事一次办"改革首批事项全部落地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完成与省市对接并试运行。县就业服务中心荣获"全国人社系统年度优质服务窗口",云集供电所获评"中国最美供电所"称号。始终把作风建设抓在手上。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践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强化财政和审计监督,持之以恒纠治"四风"问题,政风行风持续向好。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统筹推进。持续拥护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化民兵调整改革稳步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国防教育、人防建设、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持续加强。驻衡南部队官兵、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主动参加抢险救援、维稳处突和社会治理,为全县改革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奋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人民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工商联、人民团体、驻衡南部队,向所有支持衡南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深刻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弱项较为明显,产业链不完善、产业层次较低,区位优势发挥不够,实体经济面临许多困难。攻坚任务还很艰巨,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造成较大冲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压力大,财政收支矛盾空前加剧。民生领域短板突出,教育、医疗、养老等事业还存在薄弱环节,农村基础设施还有较多欠账。营商环境亟需优化,个别部门作风不扎实、办事效率低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