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作回顾(部分内容)
(一)坚定不移抓产业、夯基础,镇域经济迈上新台阶
工业发展攀高向新。全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8.88亿元、增加值1.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5%、1.5%。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3家,限上批零企业1家,成功招引4家优质企业落地投产,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实现全覆盖。乌坦山工业平台建设成效显著,二期183亩土地在全县率先完成“军令状”交地任务,三期及边坡预征收同步推进,新拓展工业用地近300亩。石塔工业园区连片低效用地整治取得初步成效,腾出低效闲置用地131.8亩,清退低效企业4家,全面完成园区规划修编及供气、供电等基础配套升级。项目建设提档加速。全年滚动实施重点项目1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5亿元,其中制造业投资6.06亿元,增幅27.58%,总额居全县首位。爱玛、欣宏源等重点企业实现投产升规;乌坦山二期基础建设全面铺开,腊口气源站、三大道路网等基础配套工程有序推进;西部引水工程、官庄源综合治理、塔腊公路安置点等一批民生项目进入收官阶段,腊口实验幼儿园、爱玛屋顶光伏等一批谋划项目前期有序推进。现代农业蓄势赋能。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加速形成,欣宏源饲料加工产能逐步提升,万春茶叶、碧丰农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建设进度过半。杨梅、黄桃、翠冠梨等“一村一品”农产品特色集群加快打造,“直播助农”模式协同助力农产品销售超20万斤,杨梅亩均效益达3万元。油茶产业稳步壮大,完成抚育面积1900亩,老油茶园低改595亩。农业人才能级持续提升,建成“新农人”人才库203人,培育农创客8名,开展农技培训11场覆盖592人次。高质量完成年度抛荒耕地复耕复种和垦造耕地管护任务。
(二)全力以赴谋共富、育新风,乡村振兴开创新局面
城乡建管协同提质。全年累计向上争取农业农村项目资金2200余万元,整治环境卫生点位1200余处,清运垃圾620余吨,评选和美乡村“红黑榜”村14个,下发整改督办点位超千处。验收完成大搬快聚后续帮扶试点、北坑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饮用水提升等民生项目,腊西区块行政村农村污水改造提升工程顺利收尾。武埠、虞宅、高坟岗等村级留地项目主体施工陆续完成。村级路网拓扑结构优化升级,完成浮弋至大坑公路改造提升,顺利打通上京莲花坟至乌坦背、石塔虞宅堀、北坑九山村等一批农村“断头路”。全天候保持秸秆禁烧高压态势,立案处罚15起,罚款7510元,高位瞭望火点通报记录明显减少;持续抓好松材线虫病防治,除治资金同比下降74%、综合合格率达91%,全年疫情发生总面积、枯死松树株数均创近年新低。共富路径多元拓展。村集体经济收入、经营性收入较去年分别增长18.61%、12.29%,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村实现全覆盖。强村公司年利润同比增幅达37.95%。优质共富项目“多点开花”,投资149.3万元购置腊口金水湾大搬快聚安置点商铺13间,实现年租金收益6万元;大力开发屋顶光伏项目,完成伟泰、大邦等2家企业屋顶光伏项目建设并投入运营,年售电收益近40万元,村均增收3万元。推动欣宏源屋顶光伏项目正式开工,爱玛屋顶光伏项目成功入选市共富“123行动”第三批试点。文化惠民新风培育。全年开展“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村晚”等文艺汇演活动55场,各类健康素养活动72场,春泥计划儿童实践活动8次,公益电影播映128场,理论宣讲、反诈宣传、科学普法等系列讲座63场。外垟村文化礼堂按五星级标准完成提升,开展新建大坑村、改建高坟岗村文化礼堂前期,实现行政村文化礼堂全覆盖。本土文化进一步发掘,重启石帆板龙新春巡演活动,精心组织石帆板龙等“非遗”项目进校园,组建石帆学校学生板龙队。扎实开展移风易俗丧葬陋习整治,文明治丧率达100%,整治新发违建坟墓18处,审批新建坟墓33处,殡改考核领跑全县。
(三)不遗余力办实事、兜底线,社会事业增添新福祉
公共服务优化升级。镇级新便民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有机融合人大代表联络站、政协民生议事堂及党群服务中心等职能模块。成功举办春、秋季2场爱玛专场招聘会,吸引报名人数超1600人。建立镇区“人才之家”服务平台,常态化收集用工需求企业信息9家,梳理求职岗位18个,新增“人才库”信息158条,有效搭建就业桥梁。兜底保障坚实有力。动态调整低收入群体68户103人,临时救助46户72人,开展关爱残障人士、留守儿童等各类活动近百场次,完成特殊群体就业帮扶192人,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627.78万元。免费接种民生流感疫苗1870人、23价肺炎疫苗161人。开展老人助餐服务5288餐次,上门探访关爱3454人次,完成腊口、外垟等7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适老化改造,推动养老服务从“有”向“优”提质升级。民生实事高效办结。全面完成2024年度镇级票决民生实事项目,统筹定额保障资金100万元专用工程推进,北坑村垟岙至西姑坦道路安全提升、武埠村陈山埠后山道路硬化2个定额保障项目均在年底前完成结算验收。镇领导班子逐一领办完成重点发展难题27个、民生实事项目37个,切实解决了一批直达民生痛点、群众急难愁盼的大事要事。全年民生类支出3545.9万元,同比增支1532.62万元,增长7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