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县乡报告
抢抓机遇,全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立足镇域区位特点、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积极谋划、引进优质项目,做强特色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电子制造、服装加工等项目;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积极宣传惠企政策清单,优化政务服务流程,精简办事程序和审批流程,加强为民服务中心建设,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推深做实“四送一服”活动,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释放农村发展潜力,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财税收入突破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同比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全面推进人居环境全域整治。2022年全镇第一季度实现财政收入开门红,达1.4亿元。...
五年来,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2亿元;农业总产值26.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财政收入13.8亿元。先后荣获全省经济实力百强镇排名第10位、村嫂理事会工作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城镇和安徽省电商工作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在大战大考中经受住了考验。...
2022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财政收入4610万元,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3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
2021年,完成财政收入4395.65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完成规上企业产值2.8亿元,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方经济增长同步。较好地完成了镇十三届人大九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上半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4150.82万元,累计财政支出1777.63万元,实现税收业务费收入20.4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达2.3万元。农作物播种面积5601公顷,总产量16.9万吨,其中,粮食收获面积2473公顷、产量1.4万吨;蔬菜种植面积3128公顷、产量15.5万吨。肉类总产量688吨,水产品总产量157吨。...
全年实现财政收入5016万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6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同步。...
配合市、区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征迁工作,全年启动13个项目,涉及7个村居965户,房屋面积21.5万㎡,完成征地1373亩,拆除768户。奥莱小镇、淮宿蚌城际高铁、合一冷链三期、滨河路、滨河小学、公交首末站、中环线南侧35千伏高压电缆铺设等项目已完成征地并交由施工方进场施工。二号沟整治、吴小街城中村、九台城中村、吴大台城中村正有序拆迁中。科技贸易学校扩建,淝河路小学项目已完成前期摸底并开始征迁。持续加强违法用地及违章建筑整改工作,根据国土部门提供的违法用地图斑,加大整改力度,拆除38宗,复垦面积约300...
截至6月底,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3亿元;完成财政预算收入4920.26万元,占年初预算收入的51%;完成财政预算支出4770.32万元,占年初预算支出的50.54%。其他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平稳有序推进,均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为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伊始,面对征迁遗留问题多、信访维稳风险大等困局,全乡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顺利完成禹会区微机电双创产业园项目、中环水务项目、蚌埠商学院二期项目、禹会区新能源产业园、电子器件产业园项目等5个项目的征收任务,征收土地约1000亩,交付净地900余亩,月底前将完成禹会区涂山-黑虎山森林防火巡护道设施项目、六公里商业商住用地B地块项目丈量。解决了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征迁难题,干成了多年想干而未干成的大事,征迁拆违工作在全区考核位列首位。...
围绕商贸强区战略要求,广泛开展“四送一服”,营造良好营商环境,重点企业“四送一服”覆盖率100%,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95万元。强化以商招商、楼宇招商,新引进企业27家,新增税收2000万元。艺博建筑装饰、众致玻璃等4家企业完成“四上企业”入库,万达广场获评省级绿色商场。全力推进项目攻坚,宏业路G地块主体竣工;宏业路B、F地块提前交付净地,分别征迁1267户、1041户;小王庄拆迁基本完成。...
燕山乡是蚌山区的“南大门”,交通优势更加明显,燕山乡作为蚌山区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区位优势更加显著,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一批重点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城区发展空间不断优化。这都为推进燕山乡高质量发展集聚了基础优势。特别是全乡政治生态良好,干部队伍忠诚担当实干,努力打造美丽蚌埠后花园,建设高标准“一体化”南部新城,成为全乡上下强烈共识和自觉行动。...
一是充分利用市、区建设“南部新城”的整体规划优势、依托我乡中环线、黄山大道周边、迎宾大道周边等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建设“生态人文居住区、文化科教创意区、新兴产业集聚区”为总体思路,紧抓机遇,围绕“一集两轴三片”的发展布局,打造黄山大道电子商务及总部经济带、中环线电子信息及高端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一集两轴三片”民俗文化和美丽乡村体验带。...
综合实力稳步攀升,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分别完成77.08亿元和3.3亿元,是2016年的1.23倍和1.75倍,年均增幅分别达到5.46%和12%;各类市场主体净增5972家,总数超1万家;工业产销年均分别增长9.8%和10.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4%。产业升级加速推进,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从3.8:43.9:52.3预计调整为3.5:42:54.5。累计招引九号科技、聚盟智慧物流园、翰思环保装备等省、市、区重点项目32个,总投资超149亿元。...
五年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以及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创新工作举措,破解发展难题,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增长,2021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亿元,是2016年的1.5倍;规模工业总产值125.5亿元,是2016年的1.7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4.2亿元,是2016年的1.7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9.9万元,是2016年的1.5倍;人均纯收入达28015元,是2016年的1.5倍。...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协同发展为谋划思路,推进城乡整体焕新,“融”的程度不断加深。配合推进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空港国际星光城加快建设,新航广场一期、二期城市功能项目建成投用,空港八村顺利交付,安置房屋1076套,新建、扩建镇级道路12条、桥梁6座,完成汤庄老集镇安置小区车库清理和雨污分流工程。乡村振兴取得实效,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确权领证,建成70条“四好农村路”、5个村级防内涝工程和2150亩高标准农田,全镇村组集体资产总额从6.4亿元增长至8.1亿元,温寺村、鸦鹊村、邱庄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等多项国家...
五年来,我们坚持稳增长、促转型,经济实力持续提升。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8亿元,是2016年的1.88倍,人均GDP达到19.8万元。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7亿元,是2016年的1.7倍。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完成工业总产值670亿元,是2016年的1.67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560亿元,年均增幅10.9%。...
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68.93万元,同比增长12.1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33亿元,同比增长16.82%;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91亿元,同比增长8.20%;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亿元,同比增长9.59%。...
2021年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3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3.8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7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93.08亿元,各项经济指标稳中向好。...
我镇积极克服疫情和天气的影响,旅游业持续回暖,上半年两岛接待游客总数79857人次,其中6月过岛人数39204人,同比增长331.1%,目前经济态势向好。1-6月税收累计实绩收入871.55万元,完成全年指导任务(2838万元)30.7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7029万元,同比增长34.9%;工业投资6471万元,同比增长24.68%;技改投资1387万元,同比增长57.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9万元,同比增长26.07%。...
“川岛·浪漫海岸”项目完成首期供地;推进山咀海港小镇综合体项目洽谈;完成港航公司资产重组,逐步承接主体业务;引进千帆碧湾酒店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和山咀港湾海鲜餐厅项目,盘活土地26.8亩,盘活厂房2601.7平方米。...
2022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8.42万元,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5.09亿元,增长5%,其中工业投资2.21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49.98万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5万元,增长4%。...
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6万元,同比增长5.2%;镇级财税收入522.33万元,较去年增长12%,完成市下达任务103%;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523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9%,同比增长39.8%,其中工业投资173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6%,同比增长169%,增速高于江门市平均水平154.3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二;进出口额为55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0%;规上工业总产值为16530万元,同比增长21.3%,顺利完成市下达的年度主要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的良好开局。...
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4亿元,同比增长7.2%,人均可支配收入22086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45.96:20.14:33.9调整为 45.72:20.28:33.9,仍以农业经济为主;税收收入51.45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5亿元。全乡1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其中2个村突破10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一是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根据辖区粮食生产现状,强化奖惩,因地施策,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切实贯彻省市有关惠民政策,及时完成良种补贴和综合补贴、政策性保险等的电子录入和上报工作。兑现粮食直补和水稻种植一次性补贴及稻谷差价补贴,全镇共落实“稻油”项目1000亩,为我镇油菜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水稻种植面积为14560亩,其中早稻种植面积为4120亩,晚稻种植面积为2600亩,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指标。...